一所大学的中轴线 三代建筑师身影

2018-07-28 10:13 凤凰网陕西综合
  • T大

在西安,如果说有一种校园的美,那就是西安交大校园里面樱花和梧桐道了。春意料峭的日子,灿烂的樱花肆意绽放;秋阳的温度下,法桐梧金黄的落叶纷飞。

除了这些,西安交大还隐藏着堪称“西安高校里最美的中轴线”。上个世纪50年代,西迁伊始,选址毗邻唐东市和唐兴庆宫遗址的西安交大因循中国古典建筑的设计手法,对称格局,布局严谨,形成明显的南北中轴线。这条中轴上,历经五十年峥嵘岁月,诞生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建筑。而在这条一公里的轴线上,重要的建筑由北向南延伸:从西迁的第一栋“红屋顶”、腾飞广场及老图书馆、钱学森图书馆到俯瞰整个大学的交通大学主楼、思源广场,跨越半个多世纪。而这罗列在中轴线上的五座建筑的设计者们是来自中建西北院三代建筑师。每位建筑师彼此关照前辈的建筑作品,互相协调、互相守望,使自己的建筑作品融于前辈建筑作品之间。

落成于1956年西安交通大学教学红楼位于五座建筑中轴线的最北段,设计师为中建西北院第一代建筑师华冠求、郑贤荣,它是西安交通大学西迁的第一栋教学楼。带有典型的时代苏式烙印,2014年6月20日,“红顶”楼入选“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成为陕西省近现代代表性建筑之一。

从北门进去绕过理科楼,交大的标志性建筑——老图书馆腾飞广场便映入眼帘。塔顶是一个呈鸟形的白色雕塑,挥动着翅膀做腾飞状。落成于1960年代,设计师同为中建西北院第一代建筑师洪青。

现名为“钱学森图书馆”是中建西北院第二代建筑师葛守信献给西安交通大学的建筑精品,它原是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南楼,后现代主义影响力的作品,1991年3月投入使用,建筑面积为1.8万平米。1995年5月,经钱学森同意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将原西安交大图书馆命名为钱学森图书馆。

思源体育馆位列这五座建筑作品的最南端,落成于1999年,总面积达到一万多平米,目前已经形成一个多功能体育中心,同时也是CUBA西安交通大学的主场。它的设计者是中建西北院第一代建筑师何昆年。

在钱学森图书馆和思源体育馆之间的西安交通大学教学主楼,位于中轴线核心位置,是以各类公共教室、实验室、研究室河行政办公等组成的教学科研综合体,总建筑面积约58000平米,最多可容纳14500人在此学习和工作。落成于2006年,是中建西北院第三代建筑师李子萍献给西安交通大学最美中轴线的圆满之作。它已成为西安交通大学的新标志性建筑,以及许多活动的“背景墙”,出镜率最高。主楼顶部的空中花园和观光厅,是西安高校最高的观景平台,南望终南山,北望兴庆湖,成为于城市交融的新节点。难能可贵,主教楼南侧的唐长安遗迹胭脂坡上就地势做了露天纪念讲坛,保护利用地形地貌和树木植被,这也是李子萍对历史文脉的尊重。

建筑,凝聚着时代的精神。建筑的魅力,在于尊重历史和文化,同时创造新的人文空间。虽历经风雨,仍旧默默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和市民。这样的场景,你会理解時光之美、四季变迁,体验一个大学的非凡岁月。

西安交通大学“最美建筑中轴线”,有着无数人的创造。作为西安最知名的高等学府,正是因为中建西北院三代建筑师历经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让我们看到了“旧建筑•新生命”理念下优秀作品的呈现。

(稿件来源:中建西北设计院供稿 作者:欧阳东)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