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帛画进入了以线条为主的绘画时期

2017-09-20 17:01 凤凰网陕西
  • T大

《龙凤仕女图》

《人物龙凤帛画》,又称为《龙凤仕女图》,是中国东周战国中晚期的帛画精品,1949年2月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郊外陈家大山的一座战国楚墓。当时考古学家在整理一个曾被盗掘的楚国墓葬时,在凌乱不堪的器物堆之中发现了一幅不被盗墓者注意的帛画,也就是现在所知的《龙凤仕女图》。事实证明,《龙凤仕女图》是至2010年为止发现的仅有的两幅战国帛画之一,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帛画之一,是十分珍贵的文物。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龙凤仕女图》纵长31.2厘米,横宽23.2厘米,四周毛边。质地为深褐色平纹绢,上着以黑墨,兼用白粉,但多已脱落。在画面的下方是一位双手合十,侧身而立,作祈祷状的妇女。她面向画面左方,长发盘起,梳成垂髻;身着云纹广袖长袍,腰身纤细,腰间束着白色的宽腰带;穿着曳地的长裙,裙角末端向上翻起。妇女的前方绘有一只展翅飞舞的凤,它引颈抬头,尾上的两根翎毛清晰可见,凤的双足一前一后,一曲一伸,有力的脚爪呈现出腾踏迈进的姿态。妇女的前上方,与凤相对的,是一条体态扭曲、向上升腾的龙(一说为夔),龙头生有双角,身上有一道道环形纹饰,双足张举。龙和凤的动态与妇女的静态形成了对比,全图将人物置中而周围留有大量的空间,动态物体却置于边缘而没有多少空间,在空间感觉上造成了一种对比中的和谐,使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完整的作品。画中勾勒用笔流畅,线条曲直配合得当,用色十分讲究,显得协调并富有装饰意味,很显然,作者是经过精心设计处理过的。

由于这幅帛画年代久远,缺乏相关资料,从而人们对这幅画的内容含义若干不同的解读。一种解释认为,凤鸟代表着生命,而夔龙代表死亡和战争。而仕女正在祈祷着凤鸟能够击败夔龙,取得胜利。另一种解释是:图中的仕女与战国时代的楚国神话密切相关,应该是传说中的洛水河神宓妃。还有的解释认为,图画要反映的是死者希求灵魂升天的希望,盼望夔龙和凤鸟能够引领死者的灵魂升天。

在历史上,"玉""帛"曾并称,且有象征权力与富有之意,帛画以白色丝织物为载体。出土于战国晚期楚墓的帛画,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具有独立意义的完整的绘画作品。至今发现的有四件,除这幅1949年在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外,还有《御龙帛画》、缯书四周的画像和另外一幅画面已无法看清的画像。

 

《驭龙图》

《驭龙图》,1973年在长沙楚墓出土,与《龙凤人物帛画》一样都具有祈祷意义的作品。这幅画与《龙凤人物帛画》的时代也大体相同,我们可以从这两幅图中了解战国中期我国绘画中的不同风貌及不同手法。

中国画以线造型的传统手法,在这两幅图中表现得非常明显。画中的龙和凤均用线条描绘,造型简洁明快。画中形象的面貌、身段、动势都具有鲜明的古代的特征,如游丝的细线似乎带有一种节奏感。不过,细看也能看出早期绘画的稚拙,如在画中人物面部刻画就比较粗略。

资料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