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培训活动为陕西非遗创新发展插上翅膀

2018-07-11 17:05 凤凰网陕西综合
  • T大

结业仪式

7月11日,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陕西师范大学第九期培训班(木版年画)和第十期培训班(社火脸谱)结业仪式暨学员结业作品展览、展演在陕师大长安校区举行。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顾劲松、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杨祖培等出席结业仪式并参观、观看了学员的结业作品展览、展演。

顾劲松和杨祖培先后在结业仪式上讲话,鼓励学员不断学习,勇于创新,提高文化自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在活动现场,部分学员与来自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高校的14名外国大学生进行了交流,学员们手把手地教外国学生画脸谱、印年画、学剪纸、捏泥塑,中华优秀传统技艺令外国学生赞叹不已。

学员创作的作品

2006年,凤翔木版年画、民间社火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陕西社火脸谱更是社火艺术的精华,是中国社火文化的典型代表。这些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艺术表现力强,是了解和研究中国民间美术、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据悉,自2016年以来,陕西师范大学与陕西省文化厅密切合作,成功举办了十期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培训具体工作由挂靠在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省级研究机构——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组织实施,涉及剪纸、刺绣、泥塑、面花、皮影、木版年画、社火脸谱等多项陕西的国家级传统技艺项目,培训学员480多名,许多学员结业后成为当地非遗传承的带头人,为非遗保护利用和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名誉主任傅功振表示,系列培训活动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基础,在相关非遗领域进行拓展,让更多人学到手艺,借助培训班,提升陕西非遗发展速度和质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